湾,海岸凹入陆地、便于停船的地方。地处南海之滨的深港两地,海洋资源丰富,岸线上有如珍珠般散落的沙滩及大大小小的港湾。白沙湾,顾名思义,拥有洁白沙滩的海湾。一湾碧水、白沙逐浪,如斯美景,让人向往。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深圳市大鹏新区都有着叫做“白沙湾”的地名,在香港更有两处以“白沙湾”命名的地方,一处在新界西贡,另一处则在香港岛东区。此次要讲述的“白沙湾”为后者。尽管现在,它在香港人的印象中已被“杏花邨”所取代。上世纪80年代初,港岛地铁线建设期间,港铁公司决定于白沙湾填海发展大型私人屋苑,并设立一车站,起初考虑为“白沙湾站”,后改屋苑名称为“杏花邨”,地铁站命名为“杏花邨站”,随后,白沙湾这一地名也渐少用。
此处的白沙湾与位于大鹏半岛的白沙湾同样发生过一些让人难忘的故事。
58岁的港籍大鹏乡亲梅姐,出生在深圳大鹏,后赴港投靠亲属,在港岛东区一带生活了30年。
“我刚到香港才15岁,还在读初三。”梅姐回忆甫到香港便要开始在工厂上班,加上居住环境拥挤,只能安身上下层的铁架床,与此前宽敞自在的乡村生活相距甚远,一时难以适应。
幸好,很快便能重返夜校读书,点燃了她生活的希望。“每天工作8小时,晚上再读2小时书。英文最难,我在大鹏没有学过,26个字母也认不全。”梅姐就这样挑灯夜读,坚持了6年,终于拿到了中三文凭。
有了“敲门砖”,梅姐找到更理想的工作,也开始了新的生活。新婚没多久,梅姐和丈夫便抽到了位于港岛东区的居屋。跟人口稠密的市区相比,“这里空气好、很安静,有山又有海。”一家人很满意新的居住环境。
随着两个女儿的相继出生,梅姐当起了全职家庭主妇。现在回想那段日子,她觉得很幸福,能全身心投入孩子们的成长中,每到周末还能带她们到处游玩,家附近的白沙湾炮台是她们常去的地方。
“从我们家出发,搭小巴三四个站,再穿过杏花邨走一段山路就到了。”梅姐说,2000年,这里建起了香港海防博物馆,她常带孩子们去了解历史。
海防博物馆里的坦克、长炮、弹药……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弥漫的硝烟。
白沙湾恰好位于鲤鱼门东岸。鲤鱼门是香港岛与九龙半岛间最狭窄的水道,曾是军事要塞。据香港海防博物馆介绍,鲤鱼门炮台其主要设施包括作为核心的堡垒和中央炮台、西炮台、渡口和反向炮台,还有一个少数留存至今的布伦南鱼雷室,布伦南鱼雷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下武器。
1941年底,香港保卫战中,鲤鱼门地区是一个重要战场。1993年,前香港市政局鉴于鲤鱼门炮台的历史价值及建筑特色,决定将之修复,并改建成一所以香港海防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2000年7月25日,香港海防博物馆正式开放。
因为“海防”特色,另一位大鹏人也对此处了解颇深。他便是大鹏新区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黄文德。
作为《明清海防遗产(粤港澳片区)申遗预研究调研报告》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黄文德表示,大鹏所城是中国海岸线上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海防遗存,几年前,大鹏所城开始牵头“中国明清珠江防御体系”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以期实现粤港澳明清海防遗存的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塑造深港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
鲤鱼门的“门”代表这里是古航道,守住了“门”便扼住了交通要道,古代深港海面有很多的“门”,如塔门、大金门、小金门、急水门等等,这些“门”串起来又形成珠江口左海路的海上古驿道。黄文德说,这一道道“门”足以证明了珠江口当时的“省会门户”的军事地位。
黄文德潜心研究大鹏历史多年,他表示,1938年10月12日凌晨,日军分三路从大亚湾大规模登陆,其中一处登陆点便在坝光白沙湾及附近的小桂,“当时坝岗与小桂合称为桂坝乡。日军登陆后在这里烧毁房屋、释放毒气,大鹏人组织‘坝岗抗日自卫队’,不畏强敌,顽强抵抗。”
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坝光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这里也是深圳最早的红色理论宣传组织之一——海岸读书会的诞生地,涌现过许多进步青年和革命志士。葵涌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所刻的58位烈士中,有30位来自坝光。
侨港葵涌同乡会副会长林庆如是坝光人。他所在的老屋村正是白沙湾附近,“白沙湾是个避风的好地方,每次台风前,各生产队的渔船都会停泊在这里。”除了英雄人物辈出外,林庆如说,坝光还是个读书氛围浓厚、崇尚教育的地方,不仅出过秀才,也有不少村民后来当上了老师、校长,“林业曾任大鹏华侨中学校长、黄建伟曾任葵涌中心小学校长,黄健友曾任葵涌中心小学校长,林喜瑜曾任宝安区宝城小学校长等。”
人杰地灵的坝光,地域面积31.9平方公里,“这里曾有过24条自然村,后来经过合并,剩下18条。”黄文德说。
从坝光西面的双坑村到东面的白沙湾村有多远?侨港葵涌同乡会副会长薛伟娴还记得,年少的她要走差不多一个小时。但也有一条“捷径”,每当退潮时,盐灶村、白沙湾村的滩涂湿地都会连成一片,从湿地走过去,时间可节省一半。她当时常跟妈妈从双坑村的家里走到白沙湾村的外婆家。
由于湿地众多,坝光还拥有世界上保持最完整、树龄最长的古银叶树群落,生态资源优越。
如今的坝光是大鹏新区重点区域,是深圳生物医药、生命健康、海洋科技、现代农业和食品等新兴产业的重要布局点,是深圳国际生物谷的核心启动区和深圳国际食品谷的科创先导区,也是深圳“20+8”产业重点承载区。深圳海洋大学、深圳海洋博物馆、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等“蓝色重器”相继落户,白沙湾畔生机勃勃。
林庆如、薛伟娴等原居民已整村搬迁至位于葵涌丰树山脚下的坝光新村,而湿地与古树、古村则继续安居坝光片区,为坝光“留住乡愁”。
“坝光是葵涌9个社区中居港乡亲最多的一个社区,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应邀到坝光看看。”侨港葵涌同乡会会长麦水养说。今年5月,同乡会200多位乡亲回到坝光走走看看,以解乡愁,感受绿水青山间跑出的高质量发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