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科技文化网
数字科技文化产品与服务
数字科技文化产品与服务介绍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深圳博物馆是深圳第一个文博机构 >
深圳博物馆是深圳第一个文博机构
  • 深圳博物馆是深圳第一个文博机构,成立于1981年,现有历史民俗馆、古代艺术馆、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4处馆址,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于一体的大型总分馆制博物馆。

    获“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称号,以及省、市级的党员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示范点,广东省文明单位、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数十项。

     

    一、成立背景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1981年8月,广东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赴深,会同深圳市文化局、深圳市图书馆等单位有关人员在全市开展文物普查,并对部分遗址和古墓群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和征集了大量文物。为收藏、研究这些文物,展示深圳的历史和文化,1981年10月17日,深圳市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深圳市经济特区博物馆,后更名为深圳市博物馆,2008年初改为深圳博物馆。

     


      二、场馆建设

      (一)古代艺术馆

      位于深南大道北侧,同心路6号,毗邻深圳市委和荔枝公园,为一座园林式博物馆。1982年基建立项,1983年被列入深圳市“八大重点文化设施”推进建设。1988年11月开馆。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8万平方米。该馆在20世纪80年代被誉为国内最现代化的博物馆,获“全国公共文化设施设计二等奖”,并被评为“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目前该馆经过维修改造,于2020年底重新开放,延续了原建筑朴素典雅、庄重大气的风格。展楼内螺旋式分布4层13个展厅,展览面积420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量峰值1100人,日最大观众承载量3300人。设有3部“胶囊”观光电梯,观众可乘电梯到达顶楼,盘旋而下参观。

      (二)历史民俗馆

      位于深圳市民中心A区。建筑用地1.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2008年12月建成开馆。展楼共3层,包括5个基本陈列和2个专题展厅,展览面积1.17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量峰值3100人,日最大观众承载量9300人。地下一层为文物库房。展楼还建有多功能报告厅、中西式贵宾厅、茶社、纪念品商店等配套服务设施。

      (三)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

      位于福田区福中路184号(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南区四楼、五楼),展览面积 6300平方米,有影视厅、唱吧、朗读亭、儿童区、文创产品区等配套设施。2018年11月8日起对外开放。由深圳博物馆代为运营。

      (四)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位于罗湖区南庆街13号,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建筑面积794平方米,展览面积25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量峰值70人,日最大观众承载量210人。该旧址是深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划归深圳博物馆管理,2017年12月完成改造并对外开放。

     

    三、编制及职能

    深圳博物馆是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直属的市财政全额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馆领导“一正三副”,有内设部门11个。现有职员和雇员编制135个,劳务派遣人员108个;专业技术人才105人,中级以上职称78人,博士19人,硕士66人。

    2014年底,深圳博物馆建立理事会,成为广东最早实行理事会制度改革的博物馆之一。

    深圳博物馆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文物、实物、史料、标本等的征集、收藏、保管、保护、研究和陈列展览,并开展讲解接待、宣传教育等活动。开展博物馆学、地方历史、民俗文化、改革开放史等研究。组织建设数字化博物馆。开展国内外文物博物方面的合作。完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业务工作成果

    1、文物收藏保护

    深圳博物馆藏品来自考古发掘、调拨移交、社会捐赠、征集购买、文物托管等。现有各类藏品4.5万多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700多件(套),形成包括古代艺术文物、地方历史文物、改革开放物证、自然标本的藏品体系。收藏改革开放史实物资料20多万件(套),处于国内博物馆前列。收藏的青铜器、陶瓷器、近现代书画和世界野生动物标本等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2015年,完成国家文物局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试点第一阶段工作,制定了征藏工作流程和标准导则,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博物馆开展该项工作提供了经验。2018年起,以筹建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和深圳自然博物馆为契机,加大征集改革开放相关实物、资料,以及自然标本类藏品的工作力度,成果丰硕。

    深圳博物馆有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的文物保护实验室,包括文物保护修复室、常规实验室、仪器室、X射线探伤室、文物熏蒸消毒室等,总面积500多平方米。拥有国家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甲级资质,修复一级资质,以及复制、拓印资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实行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并重的措施,在该领域处于广东省先进水平。每年开展大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2、陈列展览

    (1)基本陈列

    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现有5个基本陈列。“古代深圳” “近代深圳”“深圳改革开放史”和“深圳民俗文化”系统展示了深圳的城市历史及民俗文化,其中“深圳改革开放史”陈列开创了博物馆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改革开放史文物的先河,成为当代史陈列的典范,被评为“第八届(2007~200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走进野生动物的情感世界——贝林先生捐赠世界野生动物标本展”展出大量珍贵的野生动物标本。

    古代艺术馆致力于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艺术文物,设有“问陶之旅——深圳博物馆陶瓷展”“吉金春秋——深圳博物馆铜器展”2个基本陈列,展出馆藏精华陶瓷和铜器精品共约600件(组)。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长期展出“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全面展示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峥嵘岁月,生动再现广东改革开放重大决策、重大突破的壮阔历程,深入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获“第十六届(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特别奖”。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展示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深圳实施“双区驱动”战略的最新进展,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光明前景,获“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

    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有基本陈列“叶挺将军与深圳”,展示了叶挺将军的戎马生涯和抗战期间他与深圳的不解之缘,以及深圳地区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

     

    (2)专题展览与巡展

    深圳博物馆以“引大展、求精品、重品质”为目标,以原创、引进、合作办展等形式已举办专题展览1000多个,年均20多个。曾展出四羊方尊、金缕玉衣、秦始皇兵马俑、越王勾践剑、子龙鼎等国宝级文物,以及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印度、埃及、墨西哥、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物艺术精品。

    坚持“走出去”的办展思路,组织馆藏精品文物展和改革开放主题图片展等赴北京、香港、澳门、重庆、四川、浙江、新疆等数十家博物馆展出,影响遍及全国。积极组织流动展览到基层社区、公园、学校、部队、企业等巡展。

    2016年,挂靠在深圳博物馆的“广东省博物馆协会博物馆陈列艺术专业委员会”成立,20多家地市级以上博物馆加入。策划举办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

     

    3、学术研究

    深圳博物馆是深圳市重要的研究机构之一,在文物、深圳地方史、改革开放史、深圳民俗文化、考古学、博物馆学等领域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开展大量国家、省、市级学术研究重要课题项目,获得学术研究重要奖项20多个。《深圳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支持,通过国家文物局的结项验收,被列入国家可移动文物保护总项目库。《动物标本制作和保存的环保安全新材料研究》研制的标本防霉剂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此外,与广东海洋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等合建研究基地,取得多项成果。

    出版《深圳古代简史》《深圳近代简史》《深圳经济特区创业史》《深圳特区史》《宝安三十年史(1949~1979年)》、《深圳考古发现与研究》《南粤客家围》《深圳7000年——深圳出土文物图录》《岭南地区出土青铜器研究》《中国历朝行政管理》《中国古代黑釉瓷器暨吉州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二线)历史变迁研究》等重要专著及展览图录130多部,发表大量学术论文。主办、承办“中国红绿彩瓷器专题学术研讨会”“中国古代黑釉瓷器与吉州窑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博物馆馆长论坛”“中国博协城市博物馆专委会年会”“互联网+中华文明——中国博物馆创新论坛”“改革开放博物馆联盟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20多个,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并发言,在业界和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

    2020年,牵头创立了我国首个改革开放主题博物馆联盟,30个省、市、自治区共46家博物馆参与,搭建了全国性交流合作平台,引领推动我国博物馆延展业务范围,“为明天收藏今天”。

     

    4、文物调查与考古发掘

    深圳博物馆自建馆伊始至2004年考古队从博物馆划出期间,重点负责、参与了大量区域考古发掘和文物普查工作,发现众多遗址,上报并由深圳市政府公布3批共36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持对大鹏所城、南头古城等古迹进行维修。组织对咸头岭、大梅沙、小梅沙、鹤地山、向南村、叠石山、铁仔山、屋背岭等数十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基本廓清了深圳7000年的发展历史,为研究本地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充分证明深圳并非一个没有历史的小渔村。其中,屋背岭商代遗址和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先后被评为当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5、非遗宣传保护

    2010年1月至2021年8月,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靠深圳博物馆,组织实施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开展非遗项目资源调查,掌握全市非遗基本情况,制定非遗保护政策法规,主导创建非遗保护体系,推动建立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从2010年的39项增加到2021年的98项。加大非遗展演展示、传承传播力度,非遗保护成绩显著。举办欢乐闹元宵、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文化遗产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共计260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五、社会服务

    1、参观接待

    深圳博物馆是市民观众参观学习、深圳市政府接待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拥有一支专业博识、业务精湛的讲解员团队,能胜任馆内重要及日常接待,并被中宣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以及省市相关单位借调,高质量完成讲解接待和讲解培训任务,屡获嘉奖。开馆至今已接待国内外贵宾及观众2000多万人次,包括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前国务卿基辛格、秘鲁总统藤森、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缅甸总统吴登盛等外国元首政要70多名。深圳博物馆已成为展示深圳和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2、教育活动

    深圳博物馆坚持馆内馆外两个阵地,为市民大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教育活动。在馆内举办“历史文化大讲堂”“非遗手工坊”“考古小作坊”“缪斯少年体验营”“国际博物馆日”“环球自然日”“小讲解员培训班”和展览配套活动,每年数百场,使博物馆成为观众接受教育、享受高雅文化的殿堂。选派专家在市内外开设讲座、培训;编写校本课程,深入全市大中小学校举办“博物馆小讲堂”。近年因应新冠疫情对博物馆传统活动的冲击,大力开展线上教育活动,包括推出线上讲座“深·博学堂”、策展人导赏直播,举办“云中漫步”文物照片欣赏、科普故事播讲赛等。制作展览教育包,策划“深博士”系列科普活动,提供线上学习资源。探索向学校、家庭及普通大众提供差异化导览服务。新建“听见深博”喜马拉雅频道以及微信和bilibili两个视频号,吸引更多年轻人对博物馆的关注。跻身全国博物馆热搜榜前十。

    3、文创开发

    作为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深圳博物馆积极探索特色文创开发之路,开发了数百款文创产品。赴国内外多地展销展示,屡获嘉奖。获得“全国百佳文创产品” “十三五”全国文创开发优秀成果、“深圳礼物”等重要奖项。深化馆校馆企合作,举办了多场文创设计大赛。

    4、志愿者工作

    深圳博物馆现有注册志愿者2800多人,队伍规模及素质处于国内博物馆前列。在博物馆和志愿者自治管理委员会的带领和引导下,深博志愿者全面参与展览讲解、咨询引导、展品看护、宣传教育、活动支援等工作,每年参与服务约1万人次,2万多小时,成为深圳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

    标签:来源:深圳博物馆官网https://www.shenzhenmuseum.com/

相关介绍